拼砌經典巨浪:用樂高® 積木再現《神奈川沖浪裏》
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,畢生創作的各式繪畫、漫畫與版畫多達三萬餘件,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木刻版畫《神奈川沖浪裏》,不僅展現了強大戲劇張力與美感,甚至被視為史上再創作次數最多的藝術作品。
在北齋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,浪與水是長年的重要主題,他描繪出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,顯得多麼渺小。這種超越時空的普世經驗,對於現代日本人來說,仍能深感共鳴,而《神奈川沖浪裏》正是此主題的代表作,滔天巨浪在北齋的詮釋下,提醒著我們人類的生命是如此脆弱。
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,畢生創作的各式繪畫、漫畫與版畫多達三萬餘件,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木刻版畫《神奈川沖浪裏》,不僅展現了強大戲劇張力與美感,甚至被視為史上再創作次數最多的藝術作品。
在北齋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,浪與水是長年的重要主題,他描繪出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,顯得多麼渺小。這種超越時空的普世經驗,對於現代日本人來說,仍能深感共鳴,而《神奈川沖浪裏》正是此主題的代表作,滔天巨浪在北齋的詮釋下,提醒著我們人類的生命是如此脆弱。
現在,這幅經典日本藝術畫作正式化為精彩的樂高® 立體壁飾了!
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風格,盛行於 17 到 19 世紀,而《神奈川沖浪裏》即為採用木刻版畫形式的浮世繪。這種獨特且十分費力的工藝,需要一整個團隊協力才能製作。
出版者會為原畫師提供方向,指出哪種主題會獲得商業成功,而雕版師要負責在木板上把圖案雕刻出來,並調整陰影與線條,接著刷版師要選擇流行的顏色(例如普魯士藍)並在版上上色,將圖案轉印到布或紙上,準備進行量產與販售。
印刷成品會以各種形式送往世界各地,也因此快速產生了重大影響力,尤其影響了許多歐洲藝術家,從而成為一種經典的藝術形式。
日本藝術策展人 Naoko Mikami 指出:「它對當時的年輕藝術家影響甚鉅,構圖不僅強而有力,同時似乎從不必要的規則中解放出來,和同時期歐洲的任何作品都大不相同。」
這幅畫經過樂高的再創作後,現已成為 LEGO Art 盒組,讓各位可以自行拼砌並展示在家中的牆上。
《神奈川沖浪裏》出自富嶽三十六景系列,描繪了洶湧巨浪甚至要將日本最高的富士山給吞沒。
相較之下,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則較為平靜,北齋展現他捕捉自然景色的功力,描繪了寧靜的鄉村場景、原野與森林。
大英博物館的日本藝術策展人 Alfred Haft 相信,這幅作品之所以會如此成功,並不只是因為將巨浪作為主要主題。
Alfred 表示:「在這幅版畫中,人們往往將焦點放在船和海浪,比較少留意到天空的特色,但對我來說,雲朵的處理方式讓畫作主要動作場景上方的區域生動了起來,或許也引發了動盪的感受。」
將巨大的富士山大幅縮小,更突顯了巨浪的強大與規模,產生鮮明的尺度落差,被浪濤翻弄的船隻則營造出命懸一線的危機感。
這種動態與動盪感可說是此畫作的核心,卻也是轉化為樂高盒組時最為困難之處。
藝術作品通常是描繪靜態的時刻或是平和的地景,然而《神奈川沖浪裏》則駕馭了大海的動態與威力。
在設計這款樂高盒組的過程中,要如何轉譯這種動態與激昂的感受,就成了關鍵所在。
《神奈川沖浪裏》盒組的 LEGO Art 創意負責人 Fiorella Groves 表示:「面對這種設計挑戰,我們得問自己:『要如何運用樂高零件的形狀和質感,來強調並捕捉那樣的表現與情緒?』」
「對於團隊來說,這是很有趣的設計體驗。我們運用樂高底板的層次堆疊來打造出需要的形狀。」
立體的設計又是另外一項難關,畢竟北齋的畫作完全是平面的,他努力將畫面中的張力以二維的形式表現出來。
Fiorella 接著說道:「我們必須想像北齋當時所看到的畫面可能會是什麼樣子,有趣的是,我們是基於平面的作品創造出立體的東西,但原作藝術家則是基於立體的畫面創作出平面的作品。」
藝術能讓不同文化、國族甚至時代的人們產生連結。一位藝術家在 200 多年前捕捉到了轉瞬即逝的一刻,現在這瞬間將以立體壁畫的形式,在世界各地的樂高拼砌者和藝術愛好者的家中,繼續發揮其影響力,想想還真是不可思議。
若你喜歡這篇《神奈川沖浪裏》的文章,歡迎點此收聽完整的 LEGO Art 曲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