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孩子來說,什麼是好的睡眠品質?
孩童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依照年齡而不同。
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(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)所提供的兒童睡眠準則:
- 嬰兒(4-12 個月):12-16 個小時,包括午睡時間(真羨慕…)
- 幼兒(1-2 歲):11-14 個小時,包括午睡時間
- 學齡前兒童(3-5 歲):10-13 個小時,包括午睡時間
入眠
在幼兒長大的過程中,有一項明顯的轉變就是午睡時間變短了,而到了 5 歲時,通常就不太睡午覺了。(青少年往往又會有午睡的需求,不過需求原因又跟幼兒不一樣了…)
隨著午覺時間變短,照護者就更需要讓孩子建立穩定的睡眠規律。
Harris 博士指出:「人的大腦喜歡模式與規律。睡覺與起床的時間,是我們應該建立與維持的重要規律。」
維持同樣的作息時間就像是讓孩子參加睡眠訓練計畫一樣。如果你難以讓孩子盡速入眠,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規律。
安睡
兒童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是做惡夢,據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孩童都會遇到此問題。但孩子為什麼會做惡夢呢?
Harris 博士解釋道:「我們常看到的狀況是,生活中複雜或是會造成壓力的事物,可能會影響孩童的睡眠與夢,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想像力與釋放創意潛力的能力。」
我們後面很快就會談到提升孩子睡眠品質的具體訣竅,簡單來說,在睡前提供充裕的時間來放鬆,將有助於孩童在入睡的過程中處理困難或複雜的情緒。(如果用 LEGO DREAMZzz 的術語來說,「入睡」就是「進入夢境世界(enter the Dream World)」。)
雖然惡夢是擾亂孩童睡眠的常見原因,解決方式並非避免作夢,相反地…
好夢
Harris 博士表示:「對於大腦來說,無論是要處理情緒、發揮創意,甚至是為白天在思考的問題想出解方,做夢都是絕佳的方式。夢能夠刺激孩子看見世界的不同可能性,並相信自己的創意能力。」
那孩子們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呢?我們最近採訪的 23,000 名孩童中,有三分之二表示自己相信做夢是培養創意的重要方式。
在樂高集團執行的同一個全球研究調查計畫中,也有三分之二的受訪孩童認為,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家庭、學校與社群媒體的壓力,會引發負面情緒,而做夢正是有助於處理與排解這些情緒的重要方式。
有鑑於此,我們選擇透過最新的產品系列來宣揚做夢的力量。沒錯,我們該追求的並不是避免做夢。
現在各位已經理解到,做夢其實是讓孩子一夜好眠的重要元素之一。